小时候,入学读书了。那时,天天的念,天天的诵,有些词句还真的记忆犹新的:“他为人民谋幸福,他是人民大救星。”这可能也是我至早所摄入的“幸福”的词汇。
幸福,是一个人的追求。幸福,是人民的一种体现。幸福,是什么来着?人们所需的,人们所要的,能有所达、有所兑,这就是幸福吗?
冥冥中,没有好好地去解释过这个词汇。感觉上,那就是一种舒服,那是一种和美,一种喜悦,一种向往。
之前,或许有一种潜意识下的苦为乐。不是为了什么爱出风头,而更多的是自己凭什么在世上立足?千辛万苦、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立在某一处,以求能遂自己心愿。得陇望蜀、得寸进尺的事儿,真的创造这词汇的人儿,引伸这种事例的人儿,真的很不简单。成语之所以为成语,那就是人们长期习惯使用所致。能让人爱而不忘,不受时空转换而遭受丢弃,这可能也就是这些词汇的真实魅力吧?
就例如:读小学了,想着读中学;读中学了,想着读大学;读大学的,想着参加工作;当个班长的,想着当个组长;管个部门的,想着捞个总管。人,真的就这么的安心原地踏步吗?
世间包罗万有,当有些心愿遂成之时,可能也意识到还有很多意愿等待着去努力。一件新衣,说不准会打造出一身光鲜;一件漂亮的家具,可能导致新的设置。潜意识下的般配,一种近似完美的追求。这或许就是苦的根源。
社会的发展,社会分工的差异,在人们获得舒服感之时,同时也让自个儿慢慢地消失了一些人的基本劳作。活动少了,体验也自然少了,而人的本能,是否也会随之淡化?
爱就爱吧!一种自我的绽放,以致世间上的姹紫嫣红。难得的是,在春秋时期,就有“百家争鸣”“百花齐放”的空前现象,那的确是一个时代的进步。时至今日,更是为某些可能成之可能,甚至也有些打造了不可能为可能。例如,就象柜员机的机械操作,密码的偷袭沿用,成了不用再直接从人的身上偷窃了。
有些事实,看似的确填补了人性里面的某些空虚,可这样就能让人幸福起来了吗?答案是毋庸推导的,一点的满足,一时的体现,难以安顿内心的无穷欲望。为此,人们常有感觉累,这大概是很容易认同的。想想,“安居乐业”,是何等的美妙的词。而今人们所提的幸福好象与该词不怎是一回事。斗胆地问句:你能安居乐业吗?你幸福吗?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52345.cn/html/yxxd/2.html